2025长沙简牍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非遗市集活动攻略

导语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一次,我们不再隔着展柜遥望历史——非遗市集将把鲜活的手艺、跃动的匠心、流淌的诗意带到您身边,邀您亲手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活动详情请见正文。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简牍博物馆非遗市集: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破题,倡博物馆应势而变,锚定文明纽带,以创新守护者之姿与时代共振。当古老的简牍镌刻着千年前的智慧,当非遗技艺在指尖流转千年光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一次,我们不再隔着展柜遥望历史——非遗市集将把鲜活的手艺、跃动的匠心、流淌的诗意带到您身边,邀您亲手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

  非遗市集活动介绍:

  1️⃣宁乡木活字印刷:

  宁乡木活字印刷术恪守千年古法,完整传承36道梨木刻印工序,以活字镌刻中国家族记忆。2023年成功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让古籍里的文字继续跃动于时光长河。

  参与方式:活动现场有序排队参与。

  2️⃣撰写女书作品:

  江永女书为世界唯一女性专用文字,以长菱形“蚂蚁字”记录当地独特方言,形成独特女性文化符号。其纤细如蚁的笔迹被民间称为“长脚蚁字”。

  参与方式:活动现场有序排队参与。

  3️⃣简牍书写:

  简牍是中国古代纸张还未发明之前,古人所使用过的书写文字的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文字信息。

  参与方式:活动现场有序排队参与。

  4️⃣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技艺起源于汉代,由蔡伦发明。最初用于制作书写材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古法造纸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如今,古法造纸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情。

  参与方式:现场有序排队,先到先得,每场限16人。

  活动时间:

  5月17日9:30——11:00 14:30——16:00

  5月18日9:30——11:00 14:30——16:00

  活动地点:

  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展厅世界文字载体展区

  非遗老师简介:

  1️⃣陈娜,宁乡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实践。作为该技艺的核心传承人,她以教育传播为根基,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创办非遗课堂在青少年群体中播撒传统文化火种,累计培育学生逾万人次。同时,她积极参与文化展览活动,创新性开展活态传习,面向公众开展技艺展演及教学超百场,辐射群众超百万人次,有效拓宽了传统技艺的传播维度。其传承成果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技艺传承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形成持续性传播效应。近年来屡获殊荣:2024年3月荣获“优秀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年11月主导的宁乡木活字印刷文旅融合项目入选湖南省康养旅游民宿品牌服务示范项目;12月荣获儿童公益贡献奖;2025年2月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证传承人资质。作为传统工艺现代转型的践行者,陈娜通过教育传承、文旅融合、公益创新三维度构建起立体化传承体系,为木活字印刷术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2️⃣李爱莲,女书文化传承人,湖南雨花非遗馆党支部书记、爱莲女书文化艺术馆馆长,湖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雨花区第六届人大代表。出生于女书发源地之一湖南省道县,师承国家级女书传人何静华,深耕女书文化研究与推广二十余载,以弘扬湖湘非遗文化为己任。早年从事媒体与宣传工作,凭借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怀,全身心投入女书文化传承。创办“爱莲女书学堂”十余年,累计开展女书公益讲座近百场,吸引海内外数千名女性学习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女性修养与文化自信。创作女书书法作品5000余幅,被20余国友人及国内多省市藏家收藏,事迹获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牵头组建高校非遗研究团队,带领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8所院校学生挖掘女书内涵,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活态化”发展。多次携女书文化亮相上海进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国际平台。作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非遗导师,系统培养青年传承力量,以非遗为纽带,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温馨提示:

  未经长沙简牍博物馆允许,报名者禁止在活动中录音、录像。长沙简牍博物馆可能采用参与者的肖像(仅用于博物馆文化宣传),报名者参与相关活动视作同意本行为。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长沙本地宝,关注后对话框回复【简牍博物馆】即可获取长沙简牍博物馆入馆预约入口,最新展出介绍 、最新志愿者招募、及博物馆参观攻略。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